皮炎可通过冷湿敷、药物湿敷、中药湿敷、联合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湿敷治疗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接触性过敏原刺激、微生物感染、慢性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使用4-6层无菌纱布浸透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拧至半干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急性期红肿渗出,可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
遵医嘱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复方黄柏液涂剂、呋喃西林溶液等药物湿敷。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常伴随脓性分泌物,需配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选用马齿苋、苦参、地肤子等煎煮滤液湿敷。多用于慢性皮炎伴苔藓样变,与神经性皮炎相关,表现为剧烈瘙痒,可联合卤米松乳膏控制症状。
湿敷后立即涂抹他克莫司软膏或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适用于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与Th2型免疫应答过度相关,需避免搔抓预防继发感染。
湿敷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清洁剂,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