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咳嗽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性咳嗽通常与药物成分刺激呼吸道、诱发过敏反应、导致胃酸反流或引发肺间质病变有关。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降压药可能引发干咳,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咳嗽反射有关。可遵医嘱换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替代治疗。
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咳嗽,哮喘患者需慎用。必要时可调整为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通过前列腺素抑制引发咳嗽,伴发鼻塞流涕时需警惕药物过敏。可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布地奈德气雾剂可能因局部刺激或口腔念珠菌感染导致咳嗽,使用后需清水漱口。严重者可改用孟鲁司特钠控制气道炎症。
出现持续咳嗽应记录用药史并及时就诊,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期间保持空气湿润,适量饮用温水缓解咽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