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可能由蚊虫叮咬、过敏反应、接触性刺激物、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抗过敏治疗、避免诱因、皮肤护理等方式缓解。
蚊虫、螨虫等节肢动物叮咬后释放的唾液蛋白可引发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做好防虫措施。
食物或环境过敏原可能导致机体释放组胺,引发皮肤风团和丘疹。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并排查过敏原。
植物汁液、化学物质等直接接触皮肤可能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密集丘疹,需立即冲洗皮肤,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特应性体质人群更易发生超敏反应。若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患儿发病概率增高,需加强皮肤屏障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