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性眩晕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颈椎性眩晕通常由颈椎退行性变、椎动脉受压、颈部肌肉劳损、交感神经刺激、寰枢关节错位等因素引起。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和座椅,工作间隙每1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侧卧压迫颈椎。日常可进行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帮助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颈椎牵引,配合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疗法。专业按摩可松解颈部痉挛肌肉,但禁止随意扳动颈椎。颈托固定适用于急性期,每日佩戴不超过3小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神经根炎症。伴有恶心呕吐时可配合盐酸倍他司汀片,焦虑患者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药物需严格遵循处方剂量和疗程。
针灸取风池、颈百劳等穴位,配合推拿松解筋结。内服葛根汤加减或颈复康颗粒,外用颈椎贴敷类中药。需注意部分中药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手术前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明确椎动脉压迫者,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需佩戴颈托2个月,逐步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手术风险包括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甩头等动作,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眩晕发作时立即坐下扶稳,防止跌倒损伤。建议定期进行颈椎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监测病情进展。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吸烟患者必须戒烟以改善椎动脉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