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杀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社会心理压力、共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药物干预、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危机干预等方式综合治疗。
家族史是抑郁症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评估风险,可选用舍曲林、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
前额叶皮质与边缘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水平异常加剧绝望感。治疗需调节神经递质,常用文拉法辛、米氮平、安非他酮等药物。
长期应激事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诱发认知扭曲,失业或亲密关系破裂等重大生活事件可成为诱因。需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合并焦虑障碍或物质滥用时会加重自杀风险,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易出现冲动性自杀。需采用辩证行为疗法,联用喹硫平、鲁拉西酮等稳定情绪药物。
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家属需移除危险物品并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出现自杀意念时须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