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瘙痒症是一种以肛门周围皮肤顽固性瘙痒为特征的常见疾病,专业名称为肛周瘙痒症。该病可能与局部刺激、感染、皮肤病、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反复瘙痒,严重时可伴随红肿、皲裂或渗出。
肛门瘙痒症常因粪便残留、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卫生用品导致。粪便中的消化酶或细菌可能刺激肛周皮肤,频繁擦拭或碱性肥皂会破坏皮肤屏障。患者需改用温水清洗,避免抓挠,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或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缓解症状。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多与潮湿环境、免疫力下降有关。表现为肛周环形红斑伴脱屑,夜间瘙痒加剧。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同时保持患处干燥透气。
蛲虫病多见于儿童,成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引发剧烈瘙痒。家长需观察患儿夜间抓挠行为,通过透明胶带法检测虫卵,确诊后需全家同步服用阿苯达唑片,并对衣物床品高温消毒。
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病可能累及肛周,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斑块或丘疹。寻常型银屑病可见银白色鳞屑,湿疹多伴渗出倾向。需皮肤科确诊后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卤米松乳膏,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物。
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可能通过代谢异常诱发瘙痒。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真菌感染,肝胆疾病导致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需控制原发病,配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并监测血糖或肝功能指标。
日常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排便后轻柔清洁并完全擦干。避免摄入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夜间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禁止使用热水烫洗。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至肛肠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分泌物检查、血糖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必要时需心理干预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