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一般不能过早停用抗抑郁药物,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达到稳定疗效后由医生评估逐步减量。
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发挥作用,起效时间通常需要2-4周,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6-12个月以巩固疗效。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撤药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或抑郁复发。临床建议采用渐进式减药方案,每1-2周减少原剂量的25%,整个减药过程需持续2-3个月。减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和躯体反应,若出现症状反弹应立即恢复原剂量并联系医生。对于有复发史或重度抑郁患者,维持治疗期可能延长至2年以上。
抑郁症治疗需结合定期复诊、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和坚果。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记录每日情绪变化和药物服用情况,复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记录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自杀念头,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