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核心症状初步判断。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应激事件、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躯体疼痛、社交回避、自杀念头、晨重夜轻等症状。建议通过专业量表评估或精神科医生诊断确认。
持续两周以上显著情绪低落是抑郁症典型表现,患者常描述为空虚感或绝望感,这种情绪不受环境变化缓解,可能伴随无端哭泣。与普通情绪波动不同,抑郁情绪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会影响工作学习等社会功能。临床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辅助评估,确诊需结合精神科面诊。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是重要诊断标准,表现为拒绝社交、放弃爱好、回避娱乐活动。严重者连基本个人卫生都难以维持,这种快感缺失具有广泛性,与单纯疲劳引起的短暂兴趣下降有本质区别。心理治疗中常采用行为激活疗法改善症状。
超过80%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异常,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特征性表现为凌晨3-4点醒来后无法再度入睡,部分患者出现昼夜节律紊乱。睡眠脑电图显示深睡眠减少和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等调节睡眠节律。
患者常出现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记忆力下降等认知症状,严重时影响基本阅读和对话能力。这种认知损害与脑前额叶皮层代谢降低有关,抗抑郁药如盐酸舍曲林片、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可改善神经可塑性。
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消化紊乱、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可能是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这类患者往往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却查无器质病变。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双通道抗抑郁药对躯体症状效果较好,但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
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情绪调节,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补充ω-3脂肪酸。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若自查存在多个核心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抑郁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获得显著改善。家属需注意患者是否有自伤自杀风险物品接触,陪伴就医时详细记录症状演变过程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