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与普通脑电图的主要区别在于监测方式和数据整合维度。视频脑电图通过同步记录脑电信号与患者行为视频,主要用于癫痫病灶定位和发作类型鉴别;普通脑电图仅采集脑电波形,适用于常规脑功能筛查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初诊。
视频脑电图在设备配置上增加了高清摄像系统,可实时捕捉患者发作时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意识状态,并与脑电波形时间轴精准匹配。这种多模态记录方式能帮助医生区分癫痫性放电与非癫痫性事件,例如心因性发作或运动障碍性疾病。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提供的发作期视频证据是术前评估的重要依据。检查通常需要住院进行,监测时长可达24-72小时,电极安装采用火棉胶固定确保稳定性。
普通脑电图采用标准10-20系统放置电极,记录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门诊即可完成检查。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能有效检测背景脑电活动异常、间歇性痫样放电等基础指标。常规脑电图对设备环境要求相对宽松,适用于儿童多动症筛查、脑炎辅助诊断等场景。但短时程记录可能遗漏发作间期放电,对局灶性癫痫的定位精度有限。新型数字化脑电图仪虽具备事件标记功能,但仍缺乏行为学对照数据。
选择检查方式需结合临床需求,疑似癫痫患者建议优先考虑视频脑电图,常规体检或病情监测可选择普通脑电图。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电极安置部位需清洁去脂以减少阻抗,儿童患者检查前家长应做好心理疏导。两种检查均无电离辐射,但视频脑电图监测期间活动范围受限于摄像头覆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