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会出血,通常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滴血或便纸带血,血液颜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痔疮出血主要与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排便用力过度或局部黏膜破损有关。
内痔出血较为常见,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量少且呈间歇性发作。排便时腹压增大会导致静脉丛充血扩张,黏膜表面血管破裂引发出血。长期便秘或腹泻会反复刺激肛管,加重静脉回流障碍。部分患者因痔核脱出后摩擦破损,可能出现持续渗血现象。
外痔出血相对少见,多发生在血栓性外痔或炎性外痔破裂时。剧烈运动或硬质粪便刮擦可能导致外痔表面皮肤裂伤,此时出血常伴有明显疼痛。妊娠期女性因盆腔压力增高,痔静脉回流受阻更易发生出血。某些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止血困难的情况。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有助于减少痔疮出血风险,建议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饮用1500毫升以上水分。便后可用温水坐浴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粗糙厕纸用力擦拭。若出血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