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确实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与脂肪组织异常分泌激素、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脂肪组织可分泌过量雌激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可能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素水平升高会促进细胞增殖,而脂联素水平降低则减弱抑癌作用。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他莫昔芬片、来曲唑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肥胖者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多,持续释放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造成DNA损伤并促进癌细胞生长。这种微环境可能增加结直肠癌、肝癌等发病概率。临床可检测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程度,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
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水平升高会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通路,促进细胞异常增殖,与胰腺癌、肾癌等发病相关。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异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配合减重才能有效降低癌变风险。
脂肪过度堆积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攻击细胞遗传物质导致基因突变,可能诱发胃癌、食管癌等。体内抗氧化物质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会加剧该过程。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但需避免过量摄入。
肥胖者肠道内厚壁菌门比例增加,可能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致癌次级胆汁酸,同时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这种改变与胆囊癌发病相关,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医生可能推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同时需控制高脂饮食摄入。
建议肥胖人群通过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定期体检时应增加肿瘤标志物筛查,对于体重指数超过28或合并代谢异常者,可考虑在营养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异常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