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镜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肛门及直肠下段疾病,可直观观察病变位置、形态和范围,主要有筛查痔疮、发现肛裂、识别直肠息肉、辅助诊断肛瘘、排查肿瘤等作用。
肛门镜能清晰显示内痔的分布、大小及充血程度,尤其对无症状的早期内痔检出率高。检查时可观察到齿状线以上的静脉丛迂曲扩张,黏膜表面可能出现糜烂或出血点。混合痔患者可见齿状线上下均有团块状突起。
通过肛门镜可直视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伤,急性期裂口边缘整齐,基底呈鲜红色;慢性期裂口边缘增厚,底部可见灰白色纤维组织。检查时还能判断是否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等并发症。
可发现距肛缘10厘米以内的直肠息肉,明确息肉蒂部情况、表面是否溃烂出血。腺瘤性息肉多呈粉红色分叶状,炎性息肉常伴周围黏膜充血。检查同时能进行活检或电灼切除。
配合探针探查可确定肛瘘内口位置,观察瘘管走行方向。镜下可见内口处凹陷或肉芽组织增生,挤压瘘管可能有脓液溢出。对复杂肛瘘可联合肛周超声提高诊断准确率。
对便血患者可鉴别直肠癌与痔出血,肿瘤多呈菜花状或溃疡型,质地脆易出血。早期癌变黏膜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粗糙或颜色改变。发现可疑病变需立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检查前需排空粪便,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肛门镜检查,有家族肠癌史者需提高筛查频率。若检查后持续出血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