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诊是指医生通过肉眼观察患者身体外部表现来获取疾病信息的一种诊断方式,主要有观察皮肤颜色、体态姿势、面部表情、黏膜变化、异常肿块等。
视诊中观察皮肤颜色可发现贫血、黄疸、发绀等异常。贫血患者皮肤苍白,黄疸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发绀患者口唇和甲床青紫。这些表现有助于判断血液循环、肝胆功能或呼吸系统问题。
通过观察患者站立、行走或坐卧姿势可发现骨骼肌肉异常。脊柱侧弯患者躯干不对称,帕金森病患者呈前屈姿势,腹膜炎患者常蜷缩侧卧。异常体态可能提示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疾病。
面部表情变化能反映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状态。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眼神惊恐,抑郁症患者表情淡漠。这些特征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疾病诊断有提示作用。
口腔、结膜等黏膜视诊可发现贫血、缺氧或感染。贫血患者结膜苍白,缺氧患者口唇发绀,麻疹患者颊黏膜可见科氏斑。黏膜改变常是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或传染病的早期表现。
体表肿块视诊可初步判断性质。甲状腺肿可见颈部增粗,乳腺肿瘤可能导致乳房外形改变,疝气可见局部隆起。观察肿块位置、大小、形状有助于肿瘤、疝气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视诊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光线、角度和对比观察。日常应注意身体外观变化,发现皮肤颜色改变、不明肿块或姿势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视诊可见的疾病征兆,医生会根据视诊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