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患者输液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与液体总量,重点监测心肺功能及电解质平衡。心肌缺血多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输液不当可能加重心脏负荷。
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血容量骤增,增加心脏前负荷,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竭。临床通常将滴速控制在20-40滴/分钟,使用输液泵精准调节更为安全。老年患者或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需进一步调低至15-30滴/分钟。液体总量应限制在每日1500-2000毫升,伴有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尿量调整。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常规液体需避免过量输注,必要时可选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等改善冠脉供血的药物配伍。
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ST段改变或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加重征象。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5%以上,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调整输液方案。定期检测血钾、血钠水平,低钾血症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输注含糖液体时,需每4小时监测血糖。若需使用改善微循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中成药制剂,应单独建立静脉通路避免配伍反应。
建议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增加回心血量。输液过程中保持半卧位,双下肢下垂体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量少于400毫升需警惕心肾综合征。日常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长期输液者应定期更换血管通路。出现心悸、冷汗等不适时立即关闭输液通路并通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