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咳嗽、心悸等。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长期受损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进展有关。
呼吸困难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气短。患者夜间平卧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要垫高枕头或坐起才能缓解。呼吸困难与肺淤血有关,肺淤血导致肺泡换气功能下降,患者会感到氧气不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轻微活动就容易疲劳。乏力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如爬楼梯、走路等简单活动都会感到力不从心。乏力症状在早晨可能较轻,随着一天的活动逐渐加重。
水肿多出现在下肢,尤其是脚踝和腿部,按压后可出现凹陷。水肿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水肿通常在下午或晚上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减轻。严重时水肿可能蔓延至腹部,导致腹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加重。咳嗽与肺淤血刺激支气管黏膜有关,有时可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咳嗽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呼吸道感染,但心力衰竭引起的咳嗽通常不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或心前区不适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功能代偿性增强,可能出现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心悸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也可能在静息状态下突然发作。心悸常伴有焦虑感,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内。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监测体重,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可能提示病情加重。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