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出问题通常需要做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膀胱镜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CT或MRI等检查。膀胱问题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尿常规是筛查膀胱问题的基本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血尿或肾功能异常。尿路感染时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可能升高,膀胱结石或肿瘤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检查前需清洁外阴,留取中段尿以提高准确性。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泌尿系统超声能无创观察膀胱形态、壁厚度及残余尿量,适用于检测膀胱结石、肿瘤或排尿功能障碍。检查前需憋尿使膀胱充盈,可清晰显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憩室。超声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较高,还能同时评估肾脏和输尿管是否受累。该检查无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分期,同时进行活检或小肿瘤电切治疗。检查前需局部麻醉,可能引起短暂排尿不适。适用于血尿原因不明、超声发现占位或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能鉴别间质性膀胱炎等特殊类型炎症。
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适用于尿频、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患者。通过测量尿流率、膀胱压和尿道压,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等功能障碍。检查需留置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模拟排尿过程记录数据。结果能指导选择药物治疗、导尿或手术等干预方式。
CT或MRI用于评估膀胱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对肿瘤分期至关重要。CT尿路成像能显示结石和上尿路积水,MRI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鉴别肌层浸润性肿瘤。增强扫描需注射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这两种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出现膀胱问题时,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和辛辣刺激食物。尿路感染期间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长期排尿异常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排尿次数、尿量和伴随症状。所有检查均需遵医嘱进行,尤其膀胱镜检查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确诊膀胱肿瘤,应严格戒烟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