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通常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这一比例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单人施救者,由美国心脏协会等权威机构推荐,旨在平衡血液循环与氧气供应。
胸外按压通过机械挤压心脏维持基本血液循环,为脑部和重要器官供氧。30次按压对应约18秒操作时间,能产生足够血流灌注压力。2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1秒,使胸部明显抬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或影响静脉回流。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或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的情况,可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双人施救时婴幼儿可采用15:2比例,但成人仍建议维持30:2。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按压间隙需让胸廓完全回弹。施救时间超过2分钟或疲劳导致按压质量下降时,应及时轮换施救者。
实施心肺复苏前需确认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操作时需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按压点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人工呼吸前应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避免舌后坠。施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电除颤后需立即恢复按压。建议公众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家中可配备急救面罩避免直接接触。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包括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高级生命支持,每延迟1分钟施救,生存率下降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