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血疼痛可能由外伤、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消毒、抗生素治疗、鼓膜修复手术、肿瘤切除等方式处理。
耳部受到撞击或掏耳过深可能导致出血疼痛,需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避免沾水,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细菌感染引发的中耳炎可能伴随耳道流脓出血,通常与感冒或游泳进水有关,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巨大噪音或气压骤变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血,常伴耳鸣眩晕,小穿孔可自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期间禁用滴耳液。
血管瘤或鳞状细胞癌等肿瘤可能侵蚀血管导致出血,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早期可行肿瘤切除术配合放射治疗。
出现耳部出血应避免自行掏挖,保持耳道干燥,急性出血期间建议侧卧患耳朝下,48小时内尽早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