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属于发热,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摄氏度)、中等热(38.1-39摄氏度)、高热(39.1-41摄氏度)及超高热(超过41摄氏度)。
体温37.3-38摄氏度,可能由普通感冒、轻微感染或疫苗接种反应引起,建议多饮水观察,若持续24小时未退热需就医。
体温38.1-39摄氏度,常见于流感、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物理降温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体温39.1-41摄氏度,多提示肺炎、尿路感染等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体温超过41摄氏度属危急状况,可能引发热性惊厥或器官损伤,须紧急医疗干预进行降温及原发病治疗。
测量体温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食,腋温测量需保持5分钟,反复发热或伴随意识改变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