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眠的错误认识主要有将失眠等同于熬夜、认为失眠无需治疗、过度依赖药物、忽视心理因素影响。
部分人群误将主动熬夜与失眠混淆,失眠是睡眠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而熬夜属于行为选择。
认为失眠会自行缓解而延误就医,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焦虑障碍、高血压等继发疾病,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干预。
过度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可能产生耐受性,非苯二氮䓬类右佐匹克隆等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常引发失眠,仅调节作息无法根治,需配合心理治疗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干预。
建立规律作息习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