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持续2-6周,颜色由鲜红逐渐转为淡红至白色。恶露异常可能与宫缩乏力、感染、胎盘残留等因素有关。
血性恶露持续3-4天,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白色恶露持续2-3周,总量约250-500毫升,有血腥味但无恶臭。
子宫收缩不良可能导致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可通过按摩子宫、缩宫素注射促进宫缩,必要时使用麦角新碱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切口或宫腔感染时恶露呈脓性、有臭味,伴发热腹痛,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胎盘胎膜残留会导致恶露淋漓不尽或突然大出血,超声检查确诊后需行清宫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唑林。
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卫生巾,观察恶露量及气味变化,产后6周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出现发热、腹痛或出血量突然增加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