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可以降低梅毒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感染。预防效果主要与使用规范性、皮肤黏膜破损、病原体载量、其他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
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可减少生殖器接触,降低梅毒螺旋体通过黏膜或皮肤微小裂口侵入的概率。若中途脱落或重复使用则防护失效。
安全套未覆盖部位的皮肤溃疡、口腔黏膜破损等可能直接接触病原体。梅毒硬下疳常出现在阴囊、肛周等非防护区域。
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处含有大量螺旋体,安全套破损时仍有较高传染风险。二期梅毒患者的血液、体液同样具有传染性。
母婴垂直传播、共用针具、输入污染血液等非性接触传播途径无法通过安全套预防。与梅毒患者共用剃须刀等也存在风险。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避免多个性伴侣。确诊后需规范使用青霉素治疗,性伴侣应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