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饥饿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有哭闹不安、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饥饿性腹泻通常由喂养不足、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感染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不足导致肠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黏液状。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每次喂养保证充足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
因乳糖酶缺乏导致未消化乳糖刺激肠黏膜,出现水样便伴泡沫。家长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遵医嘱服用乳糖酶制剂,配合蒙脱石散缓解腹泻症状。
抗生素使用或卫生条件差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粪便带有酸臭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同时加强奶瓶餐具消毒。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伴蛋花汤样便。需及时就医进行大便检测,根据病原体选择头孢克肟颗粒或抗病毒治疗,注意预防脱水。
家长应记录婴儿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保证喂养卫生,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