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婴儿对眼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能与眼肌发育不完善、鼻梁未隆起、短暂性调节异常、先天性内斜视等因素有关。
婴儿眼外肌协调能力较弱,可能出现间歇性对眼,家长需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逗引,用玩具引导宝宝视线左右移动。
婴幼儿鼻梁扁平导致内眼角皮肤遮盖部分眼白,形成假性对眼,家长需观察随年龄增长是否改善,通常2-3岁自行消失。
注视近物时双眼过度集合,家长需保持玩具距离30厘米以上,定期用红球测试宝宝追视能力。
可能与神经支配异常或屈光不正有关,表现为持续对眼伴头位偏斜,需眼科检查排除,必要时进行屈光矫正或手术干预。
建议家长每2个月用手机录像记录宝宝双眼运动情况,若18个月后仍持续对眼或伴有眼球震颤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