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通常建议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血尿伴肾功能异常、疑似肾病综合征或病因不明时进行,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克或尿蛋白肌酐比值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肾小球病变,需通过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贝那普利或环孢素等药物控制蛋白尿。
镜下血尿合并红细胞管型或肾功能下降,可能由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引起。需检测补体C3、抗核抗体,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大量蛋白尿伴低蛋白血症、水肿时,需鉴别微小病变或膜性肾病。病理检查可指导选择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等靶向治疗方案。
肾功能快速恶化或超声显示肾脏结构异常但病因未明时,穿刺可确诊淀粉样变、遗传性肾病等罕见病。需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卧床24小时监测血压及尿色,建议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并避免剧烈运动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