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具体预后与病理分期、蛋白尿程度、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相关,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抑制治疗、降压降脂、并发症管理等。
早期膜性肾病通过规范治疗可能完全缓解,表现为尿蛋白转阴。I期患者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好,部分可达临床治愈。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3.5克者自发缓解率较高,超过8克则预后较差。大量蛋白尿患者需采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强化治疗。
继发于乙肝、肿瘤等疾病的膜性肾病需先控制原发病。乙肝相关型在抗病毒治疗后有较高缓解概率,肿瘤相关型需评估原发病控制情况。
合并肾静脉血栓需抗凝治疗,严重水肿需利尿剂干预。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阿托伐他汀等。
建议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