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眼部疾病,常见于孕周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主要表现包括视网膜血管迂曲、出血及纤维增生,严重者可致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高浓度氧疗会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异常血管增生。
孕周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长时间机械通气、反复输血及败血症等均为明确危险因素。
按国际分类标准分为5期,1-2期可自行退化,3期需激光治疗,4-5期出现视网膜脱离需玻璃体手术。
所有符合高危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进行眼底筛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观察、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术。
早产儿出生后应严格控制氧疗指征,定期眼科随访至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病变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