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通常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多见于慢性痛风患者关节及周围组织,主要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形成。
1、形成机制:
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钠结晶在关节滑膜、软骨等部位沉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包裹。
2、触感特征:
典型痛风石呈黄白色结节状,触诊质地坚硬如石块,表面凹凸不平,严重者可穿透皮肤形成溃疡。
3、好发部位:
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耳轮、手指关节等部位,随着病程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
4、鉴别诊断:
需与类风湿结节、钙化性肌腱炎等疾病鉴别,可通过关节液穿刺或双能CT检查确诊。
痛风石患者需严格控制嘌呤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就医进行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