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暂停母乳喂养、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完善、胆红素代谢延迟、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通过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排泄。无须特殊治疗措施,保持喂养间隔不超过3小时。
暂停母乳48-72小时改喂配方奶,胆红素水平下降后可恢复母乳。建议家长每日监测黄疸变化,若72小时后未改善需就医。
胆红素值超过15mg/dL时需蓝光照射治疗。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眼部及会阴防护,治疗期间注意补液。
重度黄疸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分解或调节肠道菌群发挥作用。
家长需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及精神状态,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胆红素代谢,若出现嗜睡或拒奶等异常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