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块可能由生理性囊肿、炎症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性病变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育龄期女性常见卵巢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多与激素波动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行消退,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盆腔炎或输卵管脓肿可能导致炎性包块,与细菌感染相关,表现为下腹疼痛伴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异位内膜组织在盆腔种植形成巧克力囊肿,与经血逆流有关,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可考虑使用布洛芬缓解疼痛,或通过孕三烯酮、亮丙瑞林等药物抑制病灶进展。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占多数,恶性肿瘤需警惕腹胀、消瘦等症状。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化疗方案。
发现盆腔肿块应尽早就医完善肿瘤标志物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肿块扭转破裂,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