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身上乌青可能由生理性淤血、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护理、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分娩时产道挤压或日常护理中轻微磕碰可能导致皮下出血。建议家长避免过度摩擦皮肤,局部冷敷可缓解淤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家长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或使用维生素K1片剂、维生素K1滴剂等剂型。
可能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关,表现为淤青反复出现且不易消退。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氨甲环酸注射液、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等药物。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脆弱,轻微刺激即可破裂出血。需通过激光治疗或硬化剂注射改善,日常避免剧烈擦拭皮肤。
发现婴儿不明原因淤青持续扩大或伴随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日常注意避免磕碰并保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