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是新生儿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黄白色颗粒状突起,属于生理性表现,主要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堵塞引起,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胎儿发育过程中口腔上皮细胞脱落堆积形成角质珠,表现为牙龈或硬腭处的白色小点,质地坚硬,无红肿疼痛,2-3周内可自行脱落。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导致黏液排出不畅,形成米粒大小的囊泡,多分布于颊黏膜或上腭中线,一般不会影响哺乳,1-2个月逐渐吸收。
需与真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区分,后者表现为凝乳样斑块且伴随黏膜充血,需抗真菌治疗,而马牙周围黏膜正常且无分泌物。
禁止挑破或摩擦马牙,避免引发感染。若伴随拒奶、发热等异常表现,需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口腔疾病。
家长发现马牙时无须紧张,保持口腔清洁即可,若颗粒持续增大或伴随出血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