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失眠通常由学习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焦虑抑郁、躯体疾病等原因引起。
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建立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缓解焦虑情绪,家长需鼓励孩子表达压力来源,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长期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入睡困难。
严重失眠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药物干预适用于持续1个月以上的睡眠障碍,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
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等可调节睡眠节律。适用于伴有情绪障碍的顽固性失眠,需在专业机构进行10-15次疗程。
建议每日保持适量运动,晚餐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若失眠持续影响日间功能,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