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鼓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伤、异物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修复或手术修补等方式治疗。
耳部受到直接撞击或掏耳不当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表现为突发耳痛和听力下降。轻微穿孔通常可自愈,严重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中耳炎化脓性感染会侵蚀鼓膜,伴随耳流脓和发热症状。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配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治疗。
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可能撕裂鼓膜,产生爆裂声和眩晕感。多数情况下穿孔较小可自行愈合,必要时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促进修复。
尖锐物体误入耳道可能刺穿鼓膜,常伴耳鸣和出血。需立即取出异物,采用环丙沙星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大穿孔需行鼓膜成形术。
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急性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若持续耳漏脓或听力障碍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