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性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治疗。饥饿性腹泻通常由喂养不足、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感染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增加喂养频次与单次喂养量,母乳喂养者需确保有效吸吮时间,配方奶喂养者按需调整浓度。避免过度稀释奶粉或延长喂养间隔。
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每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少尿或嗜睡需立即就医。
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并修复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注意药物与奶液间隔2小时服用。
可能与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需粪常规检查确诊,轻症可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分泌性腹泻。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避免高脂饮食,患儿恢复期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粉。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儿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