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是一种以过度担忧、紧张不安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生理反应,可能由遗传因素、压力刺激、甲状腺功能亢进、广泛性焦虑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家族中有焦虑症病史者易出现焦虑状态,表现为持续的心悸、出汗等症状。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等非药物方式调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
工作负荷过重或人际关系冲突可能导致短暂性焦虑,伴随失眠、注意力下降。可通过时间管理、腹式呼吸等行为干预改善,严重时需考虑短期服用劳拉西泮。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出现易怒、手抖等类似焦虑症状。需先治疗原发病,配合普萘洛尔控制躯体症状,同时监测TSH水平。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病理性担忧,常伴肌肉紧张、疲劳感。认知行为治疗是首选,药物可选舍曲林等SSRIs类药物,需持续治疗数月以上。
保持规律作息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当自我调节无效或出现躯体症状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