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拔针后少量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毛细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差异、操作手法、局部血管分布等因素有关。
1、毛细血管损伤
针灸针刺入皮肤时会损伤微小血管,拔针后可能出现渗血,一般用无菌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止血。
2、凝血功能差异
个体凝血时间不同,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血液疾病者易出血,需延长按压时间并观察出血量。
3、操作手法影响
快速拔针或行针幅度过大可能加重出血,规范操作可减少发生,出血时需局部冷敷处理。
4、局部血管分布
面部、指尖等血管丰富区域更易出血,操作前应评估解剖位置,出血量大需及时就医。
针灸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持续出血、血肿或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