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发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刺激机体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奥司他韦等药物。
病原体侵袭引发局部炎症,前列腺素E2等炎性介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建议多饮水配合温水擦浴,必要时使用洛索洛芬钠或双氯芬酸钠。
体温升高是机体清除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发热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体温低于38.5℃时可观察,超过时可选用赖氨匹林或小儿退热栓。
感冒可能合并细菌性扁桃体炎或肺炎,出现持续高热需排查链球菌等感染。确诊后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天不降或超39℃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