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周脓肿术后继续流脓可能与创面未完全愈合、继发感染、引流不畅或肛瘘形成有关,需通过伤口护理、抗感染治疗、引流调整及肛瘘探查等方式处理。
术后早期少量渗液多为正常现象,家长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保持局部干燥,避免粪便污染。若渗液持续超过两周,需复查排除肉芽增生或坏死组织残留。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脓液增多,表现为红肿热痛。家长需观察体温变化,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抗生素。
敷料压迫过紧或脓腔分隔会影响引流效果。家长需配合医生定期换药,必要时采用高锰酸钾坐浴促进引流,避免自行挤压伤口。
深部脓肿易遗留瘘管,表现为反复流脓伴硬结。需通过肛周超声确诊,轻度瘘管可尝试挂线疗法,复杂瘘管需二次手术切除。
术后应给予高膳食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避免辛辣刺激,定期随访至创面完全上皮化,活动时使用棉质透气护垫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