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延迟消退可能由母乳性黄疸、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持续超过两周,需结合胆红素水平检测明确病因。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能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必要时配合蓝光治疗,可监测胆红素变化。
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会抑制肝酶活性。家长需配合血培养及尿常规检查,医生可能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常伴陶土色大便。需通过超声和肝胆核素扫描确诊,早期行葛西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延误可能需肝移植。
G6PD缺乏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影响胆红素代谢。家长需配合新生儿筛查及基因检测,需终身替代治疗或避免溶血诱因。
建议定期监测黄疸指数,母乳喂养时注意按需哺乳,发现大便颜色异常或黄疸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