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静脉炎、心脏负荷过重、过敏反应等危害。临床需严格评估输液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液体输入。
过量输入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头痛、嗜睡,严重时可引发脑水肿。需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钠注射液。
高渗溶液或刺激性药物反复输注会损伤血管内皮,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可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修复。
短时间内大量输液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尤其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风险更高。控制输液速度在40-60滴/分钟,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
输液中的药物辅料或微粒可能引起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输注前需询问过敏史,备好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
日常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原则,必须输液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