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严重脱水、药物损伤、尿路梗阻和败血症等。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可能导致肾灌注减少,常见于严重腹泻、大出血或烧伤。需立即补液恢复血容量,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
肾实质损伤多由肾毒性药物引起,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或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表现为少尿和血肌酐升高,需停用肾毒性药物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尿路梗阻常见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或肿瘤压迫,表现为突然无尿和肾区胀痛。解除梗阻需导尿、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造瘘。
严重感染、休克或横纹肌溶解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呋塞米和多巴胺。
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遵医嘱控制液体出入量,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