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发热通常表现为低热伴腹胀、口臭、食欲减退,可通过观察症状、测量体温、触诊腹部及结合饮食史判断。
典型表现包括舌苔厚腻、手心发热、夜间哭闹,可能伴有呕吐酸腐食物或便秘,发热温度多在37.5-38.5℃之间波动。
脐周按压有硬块或胀气感,肠鸣音减弱,婴幼儿可能抗拒腹部接触,常与过量进食油腻或难消化食物相关。
发病前24小时内有暴饮暴食史,尤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过量,或进食后立即平卧导致胃肠蠕动减缓。
发热呈持续性但无感染征象,使用退热药效果短暂,体温下降后仍存在消化不良症状,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
建议调整饮食为米汤、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若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高热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