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能由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
胆固醇过饱和或胆色素沉积导致结晶析出,形成结石核心。调整低脂饮食并增加饮水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时需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缓解。
胆囊排空延迟使胆汁淤积,多见于妊娠期或长期禁食人群。建议规律进食刺激胆囊收缩,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溶液促进胆汁排泄。
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导致胆红素钙沉积,常伴随发热、黄疸。需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严重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
基因缺陷导致胆固醇代谢障碍,多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脂,定期超声监测结石变化。
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量,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餐后30分钟散步促进胆汁排空,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肝胆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