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程度与感染病原体类型、炎症反应强度等因素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性感染等。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时多表现为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能伴随呕吐和水样便,需注意补液预防脱水。
沙门氏菌或志贺菌等细菌性肠炎易引发高热,体温可超过39℃,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需进行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
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时可能出现反应性体温升高,需观察患儿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时,需警惕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发热期间可物理降温并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出现精神萎靡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