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的治疗效果与肿瘤性质、位置及分期密切相关,低级别胶质瘤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获得长期控制,高级别肿瘤预后较差但可通过综合治疗延缓进展。
局限性低级别胶质瘤可通过显微手术部分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五年生存率相对较高。
延髓、脑桥等关键功能区肿瘤手术风险大,常采用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后行精准放疗,配合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控制水肿。
早期未浸润周围结构的肿瘤预后较好,晚期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目前以姑息治疗为主,可尝试ONC201等实验性药物。
质子治疗等新型放疗技术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联合洛莫司汀化疗及肿瘤电场治疗能延长部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建议确诊后由神经肿瘤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吞咽功能和呼吸状态,配合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维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