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龋病好发牙位主要为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上颌乳磨牙、下颌乳切牙。
上颌乳切牙因萌出早、釉质矿化程度低,且婴幼儿喂养时易滞留奶渍,龋坏概率较高。早期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斑块,需加强刷牙清洁并使用含氟牙膏。
下颌乳磨牙咬合面沟隙深,食物残渣易堆积,常发生窝沟龋。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窝沟封闭,可配合使用氟化泡沫预防。
上颌乳磨牙邻接面易嵌塞纤维性食物,邻面龋多见。需使用牙线辅助清洁,发现龋洞应及时充填,避免继发牙髓炎。
下颌乳切牙龋坏多与长期夜奶有关,表现为唇面近牙龈处环状龋损。家长应戒除孩子睡前含奶瓶习惯,龋损较深时可选用玻璃离子充填。
乳牙龋病需早防早治,每日协助孩子使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限制高糖饮食,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