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早期可通过乳房胀痛、皮肤发红、局部硬结、低热等症状识别,常见于哺乳期女性,需结合触诊和超声检查确诊。
哺乳期乳汁淤积是主要诱因,表现为单侧乳房持续性钝痛。建议定时排空乳汁,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痛。
局部炎症反应导致乳房皮肤温度升高、泛红,可能伴随橘皮样改变。需停止患侧哺乳,外敷硫酸镁溶液,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乳腺导管阻塞形成明显触痛性肿块,可能发展为脓肿。可通过哺乳前热敷、按摩疏通,严重时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部分患者出现38℃以下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建议增加水分摄入,监测体温变化,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程度。
哺乳期保持正确衔乳姿势,避免乳头皲裂,发现异常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日常可食用蒲公英、丝瓜等具有通乳作用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