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辅助缓解痛经症状,痛经可能与宫寒、气滞血瘀、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
体质虚寒或经期受凉导致子宫收缩异常,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温经散寒,日常避免生冷饮食,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酮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情绪压力或久坐导致经血排出不畅,艾灸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能活血化瘀,建议经期适当运动,必要时服用益母草颗粒、桂枝茯苓胶囊或血府逐瘀口服液。
激素水平异常引发前列腺素分泌过多,艾灸肾俞、命门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需保持规律作息,确诊后可配合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地屈孕酮或黄体酮胶囊。
病灶刺激导致严重痛经,艾灸作为辅助疗法需结合临床治疗,典型症状包括经期延长和性交痛,确诊后可能需要醋酸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或手术治疗。
艾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并记录疼痛变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出血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