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CT上主要表现为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占位、脑组织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偏移等特征。
早期血肿在CT上呈均匀低密度,与脑脊液密度相近,边界清晰,多位于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呈新月形分布。
亚急性期血肿可能呈现等密度改变,此时需通过脑沟消失、脑室受压等间接征象判断,增强扫描可见包膜强化。
慢性期血肿常因反复出血呈现混杂密度,可见分层现象,上部为低密度液化区,下部为稍高密度新鲜出血成分。
血肿体积较大时可导致明显占位效应,表现为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征象。
发现上述CT表现应及时就医,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血肿大小、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CT监测恢复情况。